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再發文!嚴懲靠糧吃糧蛀蟲!
發布時間:2020-09-10 11:05:00

(來源:中華糧網)糧食系統的腐敗問題,令人警醒。

守住國家的糧食安全,除了持續加強糧食安全治理、保障糧食供給、制止餐飲浪費外,堅決遏制糧企腐敗,也尤為重要。

今年全國各地通報了多起糧食系統的腐敗案件:安徽省明光市明光桂花收儲庫原負責人兼檢斤員陳為國虛開結算憑證、虛增重量、虛構交易,以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28萬元;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孟祥久在企業經營、崗位調整等方面以權謀私,以受賄罪、挪用公款罪、貪污罪等被判處有期徒刑25年,并處罰金370萬元……

7月1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眾號發布一文,揭露糧食管理領域的貪腐亂象。腐敗行為貫穿了糧食儲備管理的全部環節,在購銷環節存在套取補貼、虛報數量;在供應環節存在弄虛作假、侵占或挪用專項資金;在糧食的儲存環節,則存在官商勾結,轉手倒賣等現象。

9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再次發文,指出糧食系統單位企業“一把手”擅權妄為問題,并且將嚴懲靠糧吃糧蛀蟲。

微信圖片_20210910084712.jpg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胡春艷此前在《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導致基層糧食系統出現“塌方式腐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當前糧食安全管理體制不暢,基層“一把手”權限過大,違法成本過低,監管問責不力。

《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作為一家市屬糧食企業,主要負責糧食的儲備、輪換,長期不被關注。辦案人員發現,這些“小官”官職不大但握有實權,管理著上萬噸儲備糧的儲備和輪換,他們利用職務之便,大肆索取和收受私企糧商、建筑承包商給予的好處費、回扣等,“抱團貪腐”現象明顯。而儲備糧從儲備計劃、分配、貸款、購糧、儲備、輪換、發放輪換補貼資金,對外涉及發改、財政、農發行,對內涉及糧食主管部門、各國有糧庫。監督主體雖多,但有關單位的負責人要么為了利益“抱團”,要么疏于管理,致使監管形同虛設。

全文如下:

廣西緊盯糧食購銷領域腐敗 嚴懲靠糧吃糧蛀蟲

今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駐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紀檢監察組到部分國有糧庫開展糧食安全領域專項督查。

從督查情況看,部分糧庫存在資金監管不嚴等11個問題。亂象易發頻發的根源在于糧食系統部分單位企業黨組織責任虛化弱化、“一把手”主體責任壓得不緊不實。截至9月上旬,駐自治區發改委紀檢監察組已下發12份《廉政風險提醒函》,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整改建議,緊盯責任落實。

“要堅持問題導向,扭住主體責任‘牛鼻子’,破解對‘一把手’和同級領導班子監督難題,推動扎牢‘糧袋子’,堅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自治區黨委常委,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房靈敏表示。

針對極少數糧食系統單位企業“一把手”擅權妄為問題,自治區紀委監委落實“一把手”問題線索直報制度,對“一把手”問題線索優先排查處置。今年7月,嚴肅查處涉嫌騙取國家糧食儲備庫財產、收受賄賂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黎塘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蔣某,嚴肅查處涉嫌收受賄賂、挪用資金的廣西銀雪面粉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唐某。

“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是破解對‘一把手’監督和同級領導班子監督難題的強有力手段。”自治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鐘山說。全區以查處“一把手”典型案件為牽引,集中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堅決查處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靠糧吃糧”問題。今年以來,駐自治區發改委紀檢監察組共查處8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案件。

針對部分糧食系統單位企業“一把手”搞“一言堂”、權責不清問題,自治區紀委監委從規范約束“一把手”用權入手,推動制定權力運行正負面清單。緊盯糧食收購、儲存、經營等重點環節分清權責,督促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梳理出權責清單59條、負面清單68條,進一步厘清權責邊界,規范基層糧庫、直屬公司等經營管理活動。

“針對糧食系統單位企業點多線長面廣、少數‘一把手’任性用權的問題,要緊盯權力運行各個環節,采取‘嵌入’‘駐點’‘下沉’等方式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壓縮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駐自治區發改委紀檢監察組組長李祚標介紹,目前已在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委、各內設處室和基層糧庫、直屬企事業單位設立廉政風險防控監督員,對糧食收購、儲存、銷售等關鍵環節開展監督。


上一篇:夏糧迎豐收 麥香盈滿倉
下一篇:主產區夏糧收購進度